印度关闸门那天,巴基斯坦农民阿卜杜拉正在给棉花田浇水。水管突然空了,他蹲在地头抽了半包烟才想明白——印度人这次玩真的。
这事得从地图说起。印度河名字带"印度",可六成水量在巴基斯坦境内。发源地在中国西藏冈仁波齐峰,流经印度那段只能算路过。1960年英美撮合两国签的《印度河水条约》,把六条支流对半分了,但印度始终惦记着上游优势。
去年春天,印度突然宣布暂停执行条约。杰赫勒姆河上的水闸一关,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立刻乱了套。棉田龟裂得像干涸的河床,水电站涡轮机转得比老牛车还慢。最要命的是地下水,井打到两百米深还是黄沙。当地人说这叫"三断":断粮、断电、断生计。
印度给出的理由很官方,说是反恐需要。但明眼人都懂,这是在用"水武器"卡脖子。毕竟巴基斯坦八成农业靠这条河,而印度自家有恒河撑着。就像两人打架,一个掐的是对方气管,自己却戴着氧气面罩。
巴方工程师算过账,印度在克什米尔修的12座水坝,蓄水量足够让下游旱半年。这些工程表面是发电,实则是悬在头上的水炸弹。有个细节很微妙:条约允许印度在西三河建水电站,但规定不能影响下游流量。可"影响"怎么界定?就像说"吃饭不许噎着",全看吃饭人怎么拿筷子。
拉合尔街头最近流行新涂鸦:一个水龙头,下面写着"德里制造"。政府官员急得满嘴燎泡,反对党趁机鼓动游行。军方倒是想硬气,可核武器又不能当水泵用。有农民尝试挖渠引水,结果被边境哨所当成越境分子。
转机出现在西藏阿里地区。中巴合作的阿莫-巴沙大坝开始浇筑混凝土,这工程像给巴基斯坦装了人工肾。更绝的是新规划的水网,准备把中国境内的狮泉河水绕道引入旁遮普。印度媒体酸溜溜地说这是"水路上的中巴经济走廊"。
国际法庭最近收到份有趣诉状:巴基斯坦指控印度违反条约,印度反手提交500页水文资料。法官挠头时,世界银行专家说了句大实话:"南亚的水纠纷,比恒河里的圣水还难净化。"
冰川每年退缩三十米,水权争夺却越来越热。当印度河畔的农民开始用手机查降雨云图时,这场博弈早已超出地理课本的范畴。
本文旨在弘扬社会正能量,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观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删除或修改。